人
已閱讀
已閱讀
針對兒童的APP開發(fā)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來源:m.bqtao.cn ?? ?? 發(fā)布時間:2018-02-02
針對兒童類型的APP開發(fā),在設計上與我們通常的設計會有一些差別。為兒童設計是非常有意義的課題,國外有kidscreen等設計網(wǎng)站或組織,希望更多的國內(nèi)設計師能關(guān)注兒童應用,并為他們創(chuàng)造有趣和有教育意義和有愛的應用程序。
為孩子進行界面或應用設計并不只是界面簡單化或是做大按鈕的問題,這要求我們從孩子的視角去思考交互模型和用戶體驗。兒童通常對世界充滿好奇,并且樂于探索。他們會點擊屏幕中的任何內(nèi)容,在交互界面中搜索和發(fā)現(xiàn)內(nèi)容。
針對兒童的設計需要用戶界面能反應出他們的輸入方式。
交互設計需要考慮使用onPress事件,而不是onRealease事件。孩子自然的手勢是點擊后持續(xù)按壓著,而不是點擊后就松開。
避免使用雙擊。設計時要考慮交互的及時性,使用雙擊(點擊-再點擊)是一個需要學習的交互手勢。孩子使用的交互就是點擊(按壓,松開),點擊(按壓,松開)。
兒童希望在每一次點擊或按下按鈕后就會出現(xiàn)什么。如果沒有東西出現(xiàn),兒童將會按的更加用力,他們將會用其他東西(比如玩具),去按壓他們覺得像是按鈕的東西。這樣他們可能會把屏幕弄壞。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關(guān)于他女兒的一個故事,她在玩一個鋼琴游戲的應用時,鋼琴鍵盤卻是用戶界面視覺設計的一部分。這個游戲的鋼琴鍵盤只是沒有功能的裝飾設計。這個小女孩就站到了平板上,想用她的腳和體重讓這個鋼琴彈奏起來。
兒童使用平板的主要問題之一不是探索或是交互,而是誤操作導致退出了界面,刪除了操作記錄。不管這是可點擊的橫幅廣告,還是“評價這款應用”或是“你希望繼續(xù)嗎”的模式窗口。這通常發(fā)生在偶然出現(xiàn)的導航和彈出窗口,操作之后會導致跳出當前的應用程序或網(wǎng)站。讓兒童移到另一個部分的滑動手勢也要避免,除非是兒童自己有意識地這樣操作。
更多的圖像,更少的文本。設計更少的可讀的文本,雖然兒童不會閱讀但卻需要幫助與指導。Netflix公司的兒童網(wǎng)站就有一個很好的導航設計例子,它在設計時考慮兒童的想法和行為,讓孩子們能不需要父母的幫助就完成操作。主導航用的是來自各種視頻中的角色形象。
兒童可以認出自己喜歡的卡通形象,點擊和按壓這個卡通形象,孩子就能看到有這個卡通形象的視頻。另外一個例子是My Little Pony 網(wǎng)站,導航上有箭頭和人物形象。
游戲風格的交互鼓勵孩子再試一次來繼續(xù)參與或重播游戲。提示下一個步驟保證孩子能繼續(xù)完成任務,防止他們因為沒有響應或沒有進展而感到沮喪。
提供給孩子一個簡單重復行為的方式。不管是能夠一次又一次按壓或點擊的一個按鈕,還是回放一個視頻。重復行為增加了兒童的學習體驗和探索。除去重復行為縮短了孩子的交互體驗,最終將會導致較差的用戶體驗,也限制了應用和網(wǎng)站的重播價值。
重播的價值很重要,所以可以給孩子設計一個可以一遍又一遍點擊的按鈕。按下就會發(fā)音的按鈕也許會被點擊很多次,然后引起聲音的多次重復。在最初交互的聲音停止前,應用會保持很短的聲音循環(huán)或是限制其重復循環(huán)。ABC探索游戲采用了一個簡單的“停止/開始”聲音來管理點擊。在按下幾個按鈕后,隨機改變聲音播放,以此來鼓勵重復點擊。
針對孩子的APP開發(fā)時,設計和構(gòu)建用戶界面和用戶體驗不僅僅是簡化或使按鈕更大,兒童探索和與界面交互的方式需要我們?nèi)ニ伎几鞣N情景,在這些情景下兒童能有一個積極的用戶體驗。將按壓看作點擊,考慮到兩種(好的和不太好)重復的行為。讓兒童使用簡單的導航,把復雜的導航操作留給父母去使用。